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氢的温度和压力相图本以为已基本确立,新的研究发现,在低温和高压区域,作为氢同位素的氘还存在一个尚未揭示的第二新相II',这个相异于我们熟悉的第二相,这项研究也修改了氢和氘在广泛压力温度范围的第一(I)、二(II)、三(III)相存在的边界,一个更为全面广泛的相图因而被建立了起来。这些发现于2017年8月7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物理学期刊 《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9, 065301 (2017)]。
氢以及其同位素是唯一一个在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用量子力学严格求解的元素,也是科学和技术发展最为关注的元素。作为清洁能源,它与氧化学反应生成水,因此在能源发展上具有优势和潜力。它在压缩状态下可以作为火箭的推进剂,其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金属形态可以为行星周围磁场的形成提供解释。理论上早已预言金属氢是一个室温或高温超导体,若能够实现可能带来新的技术革命,这个超导体在低温状态下被认为可能存在一个新的超流物质态。随着低温和高压技术的发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氢与其同位素的I、II、III相的相图本已被广泛接受,其第四(IV)相和第五(V)相在2012和2016年也相继被发现。然而,新的实验发现具有强烈量子效应的相II区域仍存在尚未被触及的新现象,待深入研究,以理解氢与其同位素从弱分子间力的高压相I,II,III到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高压相IV,V的演化关系。
图 (a) 氢的相图,(b) 氘的相图以及在氘中发现的新相II¢(红色五角星标注)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Ross Howie、陈晓嘉、Eugene Gregoryanz三位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起,利用高压低温拉曼光谱系统,获得了氢和氘在压力(0-200 GPa)和温度(4-300 K)范围内的一系列等温变压和等压变温拉曼光谱。分析发现,氢的同位素氘的振动频率随温度变化中出现与早前熟知的第二相(II)不同的特征, 这个新相存在于25-110 GPa之间低于125 K的低温区域,但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在氢中并没有观察到此相,使得氘II'相成为目前唯一一个氢氘不共有的低温相。氘II'相的出现,推测是量子效应的结果,由于氘相对与氢较低的零点能以及分子间强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复杂的转动运动。另外, 研究还获得了氢和氘的相I到相II转变,相II到相III转变的证据,得到了精确的氢和氘相I、II和III的相边界,更新了氢和氘的高压低温相图。 此研究是三十多年来氢、氘在中压低温区研究的一大突破,对于理解氢的高压相图、相II中的量子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